香奠&答紙

2019-03-26

喪事中,死者親友通常會送錢給喪家買銀紙燒與死者,俗稱「香奠」、「楮敬」、「紙敬」,金額取單數,切忌雙數,以免「重喪」之義。喪家必須答謝,俗稱「答紙」或「答銀紙分」。依古禮習俗是以龜粿、糕餅答謝,今大都是已改用毛巾,也有為現今社會習俗改為精緻的手帕禮盒,或小禮物答謝。

根據《臺灣舊慣》等日據時期文獻指出,喪家收禮未有不答紙者,恐累及亡人也。鈴木清一郎曰:「臺灣人相信喪家若不答紙,則亡靈即不得使用親友所賻贈諸物,故不可不答紙也。」陳炎珠曰:「喪中,凡有親友送楮敬,均須以毛巾「『答紙巾』,否則亡人將負債纍纍。」

因此,喪家收禮需造兩份名冊,一留存一焚與亡人,上書賻贈者姓名及賻贈之物品名稱數量,台中大肚人稱「諸親朋銀紙分」,答紙時於其姓名上畫圈,答畢,一留存供子孫作為日後應酬依據,一分於除靈時焚之,並禱曰:「某人送某物,子孫皆已還禮而非偷竊賖,汝可安心使用。」

至於為什麼會是用毛巾呢,眾說紛紜,有人說拿來擦眼淚,也有人說,遠道而來,讓來賓擦汗的。另有一說是日據時期因受日本人影響,改用毛巾,而沿用至今。日本人回禮時多送毛巾、香皂或罐頭等食品禮盒。現在,也是有人不用毛巾,而改用其他的小東西回禮。

禮儀服務規劃專員:林凱宸
地址:新北市新店區北新路一段153號2樓
電話:0975-078-528、0903-103-432、(02)2911-0138
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
免費建立您的網站!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。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